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化学泥浆(旋挖钻机成孔)技术交底
2018-8-1 16:23:22 点击:
1化学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施工准备1、机械准备
成孔设备:旋挖钻机就位,经现场检查与调试合格;钢筋加工设备: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螺旋箍筋制作机械、电焊机;挖掘机:配合挖土,场地平整。汽车吊:配合吊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设备:汽车泵、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振动棒、导管等。
旋挖钻机2、劳动力准备旋挖钻机司机:每台钻机按2人配置;钢筋工、电焊工:按工程量配置;挖土机司机:按每台1人配置;汽车吊司机、指挥:每台设备配司机1人,指挥1人;混凝土工:按工程量配置。3、材料准备
9、水下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要求:(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的规定进行。(2)水下混凝土强度应按比设计强度提高等级进行配制。(3)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塌落度宜为 180mm-220mm,塌落度损失应满足灌注要求。10、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采用导管法,导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管直径宜为 200mm~250mm,壁厚不宜小于 3mm。导管的分节长度应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 4m,标准节宜为 2.5~3m,并可设置短导管。(2)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和试压,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洗。(3)导管接头宜采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且应保证导管连接可靠且具有良好的水密性。11、混凝土灌斗应便于与导管节头连接,容量应满足初灌量的要求。混凝土初灌量应能满足混凝土一次灌入后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 0.8m。12、混凝土灌注用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应保证顺利排出;隔水栓宜采用球胆或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细石混凝土制作。
13、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 300mm~500mm。(2)导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宜选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清孔。清孔结束后孔底 0.5m 内的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应符合表 5.5.1-2 及 5.5.8 规定, 符合要求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入混凝土内,宜为 2~6m,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拆管长度不应大于 6m。(4)应连续灌注水下混凝土,并应经常检测混凝土面上升情况,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5)混凝土灌注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宜为 0.8~1.0m,桩顶混凝土泛浆应充分并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14、每灌注 50m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 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每组试件应有 3 个试块。试件取样应取自实际灌入的混凝土,同组试件应取自同车混凝土。3质量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一般规定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2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 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5.1.4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 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3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 1%,且不应少于 3 根,当总桩数少于 50 根时,不应少于 2 根。
5.1.6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30%,且不应少于 20 根; 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20%, 且不应少于 10 根; 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 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 且不得少于 10 根。 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 1 根。
5.1.7 对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1.8 除本规范第 5.1.5、 5.1.6 条规定的主控项目外, 其他主控项目应全部检查, 对一般项目,除已明确规定外,其他可按 20%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桩应全部检查。5.6.1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
5.6.2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5.6.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5.6.4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5.6.4-1、表 5.6.4-2 的规定。4安全技术措施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在施工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由专人操作并加强机械维修保养,经安 全部门检验认可,领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
4、注意现场文明施工,对不用的泥浆地沟应及时填平;对正在使用的泥浆地沟(管)加强管理,不得任泥浆溢流,捞取的沉渣应及时清走。各个排污通道必须有标志,夜间有照明设备,以防踩入泥浆,跌伤行人。
5、机底枕木要填实,保证施工时机械不倾斜、不倾倒。
6、护筒周围不宜站人,防止不慎跌入孔中。
7、吊车作业时,在吊臂转动范围内,不得有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8、湿钻孔机械钻进岩石时,或钻进地下障碍物时,要注意机械的震动和颠覆,必要时停机查明原因 方可继续施工。
9、拆卸导管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注意防止扳手、螺丝等往下掉落。拆卸导管时,其上空不得进 行其他作业。
10、导管提升后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垫稳或挂牢。
成孔设备:旋挖钻机就位,经现场检查与调试合格;钢筋加工设备: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螺旋箍筋制作机械、电焊机;挖掘机:配合挖土,场地平整。汽车吊:配合吊放钢筋笼。混凝土浇筑设备:汽车泵、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振动棒、导管等。
钢筋:按设计要求。混凝土:按设计要求。其他材料:护筒、泥浆粉等。4、技术准备
13、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要求:(1)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 300mm~500mm。(2)导管安装完毕后,应进行二次清孔,二次清孔宜选用正循环或反循环清孔。清孔结束后孔底 0.5m 内的泥浆指标及沉渣厚度应符合表 5.5.1-2 及 5.5.8 规定, 符合要求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3)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应始终埋入混凝土内,宜为 2~6m,导管应勤提勤拆,一次拆管长度不应大于 6m。(4)应连续灌注水下混凝土,并应经常检测混凝土面上升情况,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5)混凝土灌注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宜为 0.8~1.0m,桩顶混凝土泛浆应充分并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14、每灌注 50m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 的桩,每根桩必须有一组试件,每组试件应有 3 个试块。试件取样应取自实际灌入的混凝土,同组试件应取自同车混凝土。3质量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一般规定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2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 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5.1.4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 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 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3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
5.1.6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30%,且不应少于 20 根; 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 20%, 且不应少于 10 根; 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核验的灌注桩, 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 10%, 且不得少于 10 根。 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 1 根。
5.1.7 对砂、石子、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5.1.8 除本规范第 5.1.5、 5.1.6 条规定的主控项目外, 其他主控项目应全部检查, 对一般项目,除已明确规定外,其他可按 20%抽查,但混凝土灌注桩应全部检查。5.6.1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
5.6.2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5.6.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5.6.4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5.6.4-1、表 5.6.4-2 的规定。4安全技术措施1、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好安全帽,施工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在施工全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由专人操作并加强机械维修保养,经安 全部门检验认可,领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3、电气设备的电源,应按有关规定架设安装;电气设备均须有良好的接地接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并装有可靠的触电保护装置。
4、注意现场文明施工,对不用的泥浆地沟应及时填平;对正在使用的泥浆地沟(管)加强管理,不得任泥浆溢流,捞取的沉渣应及时清走。各个排污通道必须有标志,夜间有照明设备,以防踩入泥浆,跌伤行人。
5、机底枕木要填实,保证施工时机械不倾斜、不倾倒。
6、护筒周围不宜站人,防止不慎跌入孔中。
7、吊车作业时,在吊臂转动范围内,不得有人走动或进行其他作业。
8、湿钻孔机械钻进岩石时,或钻进地下障碍物时,要注意机械的震动和颠覆,必要时停机查明原因 方可继续施工。
9、拆卸导管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注意防止扳手、螺丝等往下掉落。拆卸导管时,其上空不得进 行其他作业。
10、导管提升后继续浇注混凝土前,必须检查其是否垫稳或挂牢。
11、钻孔时,孔口加盖板,以防工具掉入孔内。5绿色施工奈普顿化学泥浆
- 上一篇:【钻孔咬合桩】化学泥浆全套管钻机 旋挖钻机钻孔咬合桩施工工法 2018/8/1
- 下一篇:奈普顿聚合物泥浆网站新版进入调试阶段【公司新闻】 2012/5/23